疫后中国出口驱动逻辑发生转变:
1)疫后中国出口由海外供给短缺驱动转向海外生产生活需求驱动。疫后中国商品出口份额显著高于疫前,全 球生产恢复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已于2021年3月见顶,各主要经济体供给能力已逐渐修复,我国出口强劲的原因或从供给替代等供给端逻辑转向需求端。
2)2021Q2后驱动因素或由To C转向To B。从商品结构上看, 疫后消费品出口的拉动作用最大,但21年Q2以来,重点出口商品中中间品整体表现更为强劲,驱动中国出口的因素或出现了To C向To B的转变。3)国别结构上看,美国与南亚东盟需求最强。全球贸易已于2020年下半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南亚东盟与美国的商品进口远高于全球总体水 平,已超过其历史水平且仍在攀升。
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特征:
1)对美出口:疫后我国对美出口比例大幅提高,主要靠消费品拉动,近月出口美国消费品增速的进一步提高可能与格外强劲的圣诞消费品有关;
2)对南亚东盟出口:中间品占比最高, 且在疫后持续起着较高的拉动作用,目前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相继复工,其在生产修复过程中对我国中间品的依赖度提高;
3)对欧盟出口:修复相对较慢,修复过程中消费品、中间品表现强劲,出口欧盟高增速或与欧洲疫情反复高度相关;
4)对日韩出口:持续加速,由消费品拉动转为中间品拉动。中间品中化学工业制品的拉动作用最强,我们认为与日韩工业生产需求有关,而消费出口日韩的回落可能由日韩生产恢复、我国供给替代逻辑减弱导致。
海外疫情反弹或暂时支撑中国出口份额,但全年来看出口增速将大幅放缓。当前我国出口主要由出口美国的消费品及出口南亚东盟及欧盟的中间品拉动。
分别展望消费品及中间品出口的拉动因素:
1)消费品:欧美疫情新一轮扩散的背景下,短期内中国消费品出口保持强劲,但疫情降温也将导致中国出口份额的回落。叠加圣诞订单这一季节性因素的消失,对中国消费品出口的需求或将放缓;
2)中间品:海外生产修复推动中间品出口,南亚东盟产能的恢复可能会逐渐替代部分我国的中间品出口。
内容目录
(一)疫后中国出口由海外供给短缺驱动转向海外生产生活需求驱动 4
(二)驱动因素或由 To C 转向 To B,美国与南亚东盟进口需求最强 5
(二)对欧盟出口:缓慢修复,受疫情反复影响转向消费品和中间品 10
(三)对南亚东盟出口:保持稳定高增速,生产恢复中间品持续拉动 12
(四)对日韩出口:加速增长,由消费品拉动转为中间品拉动 14
图表目录
图 3:我国新出口订单 PMI 于 21 年 3 月见顶回落 5
图 4:2017-2019 年中国出口贸易伙伴总体情况,千美元 6
图 5:2017-2019 年中国消费品出口各主要贸易伙伴占比 6
图 6:2017-2019 年中国中间品出口各主要贸易伙伴占比 6
图 7:2017-2019 年中国资本品出口各主要贸易伙伴占比 6
图 9:近两年出口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较 2019 年当月增速 6
图 13:2019 年至今出口美国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情况,千美元 9
图 14:美国在我国第二十类杂项制品出口中占比远高于其他贸易伙伴,千美元 10
图 20:2021 年 5 月后南亚东盟国家疫情得到控制 13
图 21:南亚东盟制造业 PMI 自 2021 年6 月开始回升 14
图 22:2019 年至今出口日韩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情况,千美元 14
图 23:日韩生产已于 2021 年上半年修复并超过疫前水平 15
图 27:欧美疫情新增死亡病例情况不容乐观(5 日移动平均) 17
图 16:2019 年至今出口欧盟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情况,千美元 11
图 18:2019 年至今出口南亚东盟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情况,千美元 12
图 19:疫后第六类化工产品出口主要贸易伙伴情况,千美元 13
图 20:2021 年 5 月后南亚东盟国家疫情得到控制 13
图 21:南亚东盟制造业 PMI 自 2021 年6 月开始回升 14
图 22:2019 年至今出口日韩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情况,千美元 14
图 23:日韩生产已于 2021 年上半年修复并超过疫前水平 15
图 27:欧美疫情新增死亡病例情况不容乐观(5 日移动平均) 17
疫后中国出口在多因素驱动下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占全球总体出口份额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除商品涨价效应外,防疫物资的出口,全球复苏、美国财政转移支付、供给替代等因素带来的生产与消费需求共同拉动我国出口。2021 年 3 月中国出口份额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后再次快速攀升,除疫情反复、圣诞订单等因素拉动外,中国出口高速增长也发生了由供给端向需求端、由 To C 端向 To B 端的转变。
一、中国出口驱动逻辑的转变
从商品结构来看,疫后消费品出口的拉动作用最大。
疫后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出口保持着较高增速,其中消费品出口受疫情的影响最大。我国出口增速自 2021 年 3 月回落后继续抬升,较 2019 年当月增速甚至高于多因素驱动下的 2020 年。21 年 Q3 后受圣诞订单季节性因素影响,消费品出口增速进一步提高(图 9)。
从国别结构来看,美国及南亚东盟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作用最大。
由前文分析,进入 2021年 4 月后,我国出口强劲的原因或从供给替代等供给端逻辑转向需求端。从国别结构上看,总体来看全球进口贸易已于 2020 年下半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国以外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南亚东盟)与美国的商品进口远高于全球总体水平,且两大经济体的进口进入 2021 年以来加速增长,已超过历史水平且仍在攀升,由此得出全球商品进口需求最强劲的是美国及南亚东盟。
21 年 4 月以来,重点出口商品中中间品整体表现更为强劲。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21 年 4 月以来中间品(稀土、钢材、未锻轧铝及铝材)整体表现更为强劲,驱动中国出口的因素及其影响力或出现了 To C 向 To B 的转变。
二、中国出口拉动因素的国别及商品结构拆分
疫情对我国出口贸易格局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疫情后出口美国占我国总出口比例增长8.6%、欧盟缩减 8.5%、日韩缩减 5.0%、南亚东盟增长 1.2%。由我们在 9 月 6 日发布的报告《出口因素驱动的投资逻辑》中提到的,2021 年美国因素对中国出口增长贡献由 2020 年的 37.73%降至 17.41%;欧盟由-39.09%升至 14.42%;东盟由 27.46%降至 3.70%; 日本由-0.55%升至 0.79%。后文我们将时间区间划分为三阶段来分析我国出口结构的变化:1)疫情前;2)疫后一年即 2020 年 4 月-2021 年 3 月;3)2021 年 4 月-2021 年 10 月。
拆分三阶段拉动我国出口的商品大类可得,疫情后出口主要由消费品、中间品拉动。疫后一年较 2017-2019 年平均水平,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出口分别增长 4.43%、7.34%、15.98%;2021 年 4 月-10 月较疫后一年,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增速分别为 22.56%、20.54%、11.76%,资本品出口下滑而消费品、中间品不断加速
我国对美出口仍主要依靠消费品出口拉动且其拉动作用在 2021 年 4 月后进一步增强。
疫后出口美国消费品、中间品比例上升,资本品比例下降。2020 年 4 月-2021 年 3 月与疫情前对比,消费品、中间品的出口增速高于总体 12.36% 的水平。2021 年 4 月以来较疫后一年,消费品出口平均增速 35.76%,显著高于总体出口同期增速;中间品出口平均增速略低于与总体出口增速;资本品出口平均增速 11.20%,进一步下降
表 3:中国对欧盟出口,百万美元
时间 | 消费品 | 中间品 | 资本品 | 总出口 |
2017-2019 平均 | 60796 | 135140 | 207412 | 403347 |
2019 | 65509 | 139189 | 220872 | 425570 |
2020 | 50247 | 128230 | 209430 | 387907 |
2020.4-2021.3 | 55429 | 138138 | 232934 | 426501 |
2021.4-2021.10 | 42372 | 95872 | 163502 | 300746 |
2020.4-2020.10 | 30423 | 83107 | 126461 | 239990 |
疫后总体出口欧盟消费品、中间品比例下降、资本品比例上升。
具体来看,消费品占比由15%左右下降至疫后的 13.7%,21 年 4 月后小幅回升;中间品下降 1 个百分点至 31.5%;资本品由 17-19 年平均水平 51.58%提升 3 个百分点至 55%左右。
但拉动作用在疫后两阶段出现了分化。
2020 年 4 月-2021 年 3 月与疫情前对比,仅有资本品的出口增速高于总体 5.74% 的水平。2021 年 4 月-10 月较疫后一年,消费品出口平均增速 31.05%、中间品增速 17.74%,相较资本品表现突出,对欧出口的增长主要由消费品及中间品拉动。我们认为2021 年4 月以来出口欧盟高增速或与欧洲疫情反复高度相关, 计算欧洲国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与我国出口欧盟消费品数量的相关系数达 0.67。
表 4:中国对南亚东盟出口,百万美元
时间 | 消费品 | 中间品 | 资本品 | 总出口 |
2017-2019 平均 | 40241 | 200133 | 143820 | 384194 |
2019 | 45673 | 222052 | 154209 | 421934 |
2020 | 49975 | 227613 | 159243 | 436831 |
2020.4-2021.3 | 53079 | 244131 | 171137 | 468347 |
2021.4-2021.10 | 31208 | 175876 | 119466 | 326550 |
2020.4-2020.10 | 29475 | 131906 | 91382 | 252763 |
疫情后消费品占比先升后落,中间品占比不断上升,资本品下降 1 个百分点,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不同的是,中间品在我国对南亚东盟的出口中占比最高,达 54%左右。消费品对出口南亚东盟的拉动作用逐渐消失,中间品持续拉动。
2020 年 4 月-2021 年 3 月较疫情前消费品出口增速 31.90%,中间品增速 21.98%,资本品增速 18.99%,在此期间消费品出口增速远高于总体出口增速,中间品大致相当,资本品略低。2021 年 4 月以来较疫后一年,消费品出口增速降至 0.79%,中间品增速上升至 23.50%,资本品增速小幅上升,21 年 4 月后出口南亚东盟的高增长主要由中间品及资本品出口拉动。
表 5:中国对日韩出口,百万美元
时间 | 消费品 | 中间品 | 资本品 | 总出口 |
2017-2019 平均 | 32757 | 92954 | 124352 | 250063 |
2019 | 33161 | 93901 | 126391 | 253453 |
2020 | 35011 | 92978 | 126228 | 254218 |
2020.4-2021.3 | 37580 | 99061 | 134980 | 271622 |
2021.4-2021.10 | 24065 | 71858 | 88837 | 184761 |
2020.4-2020.10 | 21371 | 56045 | 75295 | 152711 |
疫后出口日韩的拉动作用由消费品主导转为中间品主导。2020 年 4 月-2021 年 3 月较疫情前消费品出口增速 14.73%,远高于总体出口增速。2021 年 4 月以来较疫后一年,消费品出口增速降至 9.78%,中间品增速大幅提高到 24.35%,资本品小幅提高至 12.83%, 21 年 4 月后出口日韩的高增长主要由中间品出口拉动。中间品中化学工业制品的拉动作用最强,我们认为与日韩工业生产需求有关,而消费品出口日韩的回落可能由日韩生产恢复,我国供给替代逻辑减弱导致。
(五)我国出口受欧美及南亚东盟影响最大
中间品出口主要由向南亚及东盟出口的化工产品及向欧盟出口的纺织品及塑料橡胶制品拉动。
由图可知,我国出口的最主要中间品类为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 第七类: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三者合计占中间品 72%。而南亚东盟与欧盟分别是我国出口化工产品、纺织及塑料橡胶制品最大的贸易伙伴。
资本品出口主要由向欧美出口的机电产品拉动。
我国出口的最主要资本品类为第十六类: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占资本品出口 85%。而欧美是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最主要对象。
欧美疫情新一轮扩散的背景下,短期内中国消费品出口保持强劲,疫情降温也将导致中国出口份额的回落。
如我们在 1 月 4 日发布的报告《最具确定性的一季度》中所述,海外疫情与中国出口份额占全球比重密切相关,当海外疫情特别是欧美疫情扩散时,海外供应链修复速度减慢,对中国的订单需求增多,中国出口份额往往走高;当海外疫情特别是欧美疫情缓解时,海外供应链修复速度加速,中国出口份额往往回落。12 月底以来海外疫情新一轮扩散,短期内中国出口份额或保持高位,而随着疫情的降温,中国出口份额也将显著回落。
除疫情反复的因素外,圣诞节用品强劲支撑近月消费品出口,随服务消费的提高我国消费品出口有下行风险。
21 年 7 月起圣诞节用品出口开始发力,在 9 月达到占杂项出口比例的历史最高水平,说明 21 年海外圣诞节消费品的需求由为强劲。而随着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继续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对中国消费品出口的需求或将放缓。海外生产修复推动中间品出口,南亚东盟产能的恢复可能会逐渐替代部分我国的中间品出口。
海外经济体制造业扩张提速,我国得当有效的防疫措施及完善的工业产业链使得我国生产受疫情波动较小,具备持续提供生产所需中间品的能力,海外生产的修复为我国中间品出口提供支撑。不过南亚东盟生产的修复,一方面带动了我国对其产业链所需中间品的出口,另一方面随着南亚东盟工厂产能不断提高,全球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可能会逐渐放缓。
综上所述,短期内由于主要经济体欧美疫情反复叠加圣诞节这一季节性因素,中国出口表现强劲,而一旦海外疫情降温、圣诞节的季节性影响消失,中国出口份额大概率明显回落。叠加发达经济体由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南亚东盟产能恢复,我国消费品、中间品出口动能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预计出口因素对经济贡献将弱于 2021 年。
HS 分类 | 对应 SNA 大类 |
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 | 消费品 |
第二类:植物产品 | 消费品 |
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 中间品 |
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 消费品 |
第五类:矿产品 | 中间品 |
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 | 中间品 |
第七类: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 | 中间品 |
第八类: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制品、手提包及其类似容器动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 |
中间品 |
第九类:木及木制品;木炭;软木及软木制品;稻草、秸秆、针茅或其他编结材料制品;篮筐及柳条编结品 |
中间品 |
第十类: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回收(废碎)纸或纸板;纸、纸板及其制品 | 中间品 |
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 中间品 |
第十二类:鞋、帽、伞、杖、鞭及其零件;已加工的羽毛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 |
消费品 |
第十三类: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 类似材料的制品;陶瓷产品;玻璃及其制品似材料的制品 |
中间品 |
第十四类: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 硬币 |
中间品 |
第十五类:贱金属及其制品 | 中间品 |
第十六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 资本品 |
第十七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 | 资本品 |
第十八类: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 |
资本品 |
第十九类: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 | 中间品 |
第二十类:杂项制品 | 消费品 |
第二十一类: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 消费品 |
全球疫情超预期;各国财政政策超预期。